•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动态

  •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硕果盈枝催奋进,薪火相传启新程 高温电磁材料与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果奖励大会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5-10-26 发布者: 浏览次数:

20251024日晚,高温电磁材料与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科技楼隆重召开2025年度成果奖励大会。实验室全体师生齐聚一堂,共同回顾过去一年的科研成绩,展望未来发展蓝图。本次大会以表彰先进、激发动力、规划未来为主题,通过政策解读、经验分享与成果表彰,为全体学生指明了方向、注入了信心。实验室主任李享成教授出席会议,大会由陈平安教授主持。


大会伊始,朱颖丽老师系统解读了实验室独具特色的硕士博士培养体系,详细介绍了硕博贯通式培养的创新模式,重点阐述了每个阶段有机衔接的具体路径和保障机制。在科研支撑方面,她展示了实验室拥有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先进的仪器设备配置以及丰富的学术交流资源,这些都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她还特别说明了学生在科研项目参与、学术会议资助、导师团队指导等方面的政策,让在座学生深切感受到实验室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投入。


  在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分享环节,罗港涛老师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写作指导。他从科技论文的图表可视化入手,详细讲解了配色原则、图表类型选择及专业图表制作技巧,通过正反案例对比让听众直观理解优秀图表的要素。在论文结构方面,他深入剖析了从摘要、引言到结果讨论、结论各部分的写作要点和逻辑衔接技巧。针对语言表达,他分享了提升学术英语写作水平的方法,并建立了论文写作检查清单,帮助同学们系统把握写作规范。这些详实的内容为研究生提升科研表达能力提供了全面指导。

在优秀成果展示环节,多位学生代表依次上台,结合自身研究课题,分享了论文撰写、实验设计与成果凝练的心路历程。他们以扎实的工作和真挚的感悟,展现了实验室学子勇于探索、敢于突破的精神风貌,为新生同学树立了鲜活的学习标杆。

颁奖典礼环节将整场大会推向高潮,集中展示了实验室在各个研究方向取得的丰硕成果。在专利成果奖环节,张珊珊、黄雪航、梁洋洋、肖泽瑜、宗文丹、刘兴颜六位同学依次登台,他们获得的专利涵盖了复合陶瓷材料开发、高熵合金制备等前沿创新方向,体现了实验室在应用研究方面的强大实力。乔梦珂老师与吴江老师为他们颁发奖牌,现场掌声不断。

随后,朱颖丽老师为科技报告成果奖完成人张春生颁奖。他的科技报告成果聚合物陶瓷研究解决了国家重大需求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获得了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展现了实验室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

在论文成果奖环节,李世恩、彭涛、谭宇遥、刘兴颜四位获奖者依次上台。陈浮老师为他们颁发奖牌,表彰他们在《硅酸盐学报》等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的系列创新成果。这些研究在陶瓷吸波材料领域提出了新方法、建立了新模型,推动了该领域的技术发展。

  最受瞩目的顶级期刊论文奖授予了罗港涛、李宇昂、陈家鑫三位师生。李享成主任亲自为他们颁奖,表彰他们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这些论文在磁性吸波材料、碳纤维电磁功能材料等领域实现了理论创新,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引用,代表了实验室的学术创新高度和国际影响力。



每一个奖项的背后,都凝聚着研究者们的智慧与汗水,也展现了实验室在各个科研方向的深厚积累。这些成果的集中展示,不仅让获奖者收获了应有的荣誉,更让在场的每一位师生感受到了实验室强大的科研实力和浓厚的创新氛围。

在热烈的颁奖典礼后,实验室主任李享成教授为本次大会作总结发言。他首先系统回顾了过去一年实验室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指出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协同创新。

面向未来发展,李主任着重强调了实验室的三项核心举措:首先,实验室将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导师配备、加大科研支持等措施,为有志于深入科研的学生打造更加顺畅的成长通道。其次,实验室将建立系统的学术写作训练体系,通过定期举办写作研讨会、建立论文指导机制等方式,全面提升师生的学术表达能力。最后,实验室将进一步健全科研成果激励机制,完善从项目培育到成果产出的全过程支持政策,激发师生的创新活力。

本次大会不仅是对过去成绩的集中检阅,更是迈向新征程的全面动员。通过系统展示实验室在人才培养、方法训练与科研创新方面的丰硕成果,为全体师生注入了强劲动力。实验室将继续秉持"求真务实、协同创新"的精神,朝着建设世界一流科研平台的目标稳步迈进。




下一条:礼敬师者 喜迎新生 高温电磁材料与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举行教师节慰问暨新学年启动会

关闭